分卷阅读54(1/1)

    宋真不想袒露自己的心事,——她总觉得在宁馥面前有些羞于启齿,于是便抛开脑海里纷乱的念头,对宁馥应道:“好。”

    两个人都已经洗漱上床了,黑暗中想起宁馥哼曲儿的声音。

    是朱培青爱听的那一段豫剧。

    宋真忍不住笑了,“你这哪像唱戏啊,你这调子跑到天边去了!”

    宁馥有些懊恼,“我学不太会嘛!”

    她唱歌很好听的!只是唱戏这事,实在是一门功夫又深又精的活,一时半会学不出个模样来。

    宋真问道:“你唱这个干嘛?”

    宁馥兴致勃勃,“再过几天就元旦了,今年你也留下过新年,到时候一起参加我们基地的新年联欢呗!这是我准备的节目。”她非常直白:“专门为讨好老师的。”

    宋真喷笑,“你这怕不是马屁拍在马蹄子上,朱老师那样的戏迷,能忍得了你玷污他心中的经典名作么?”

    宁馥嘴硬,分辨道:“我可是文艺骨干!当年在内蒙当知青的时候,我的新年节目是最叫好的!”

    *

    到联欢会那天,宁馥果然还是倔强地选择唱她那荒腔走板的《穆桂英挂帅》。

    宋真坐在人群中,就听大伙笑谈,“宁副主任唱歌挺好,怎么这唱戏一开口,好像五音不全似的?”

    宋真下意识地摩挲着自己的手。

    她的参照系已经是弹头室的副主任了。她需要那个已经愈合的伤口来提醒自己,她还有多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。

    但这点沉重的心思很快被大家的笑声打散了。

    宁馥在台上又是唱腔又是身段的,虽然难听,但不可谓不精彩。

    朱培青坐在第一排,哭笑不得地给她鼓了鼓掌,“你还要再努力。”

    宁馥在朱培青身边坐下,“您还要多指导。”

    “老太君为国把忠尽,她命我挂帅平反臣。

    一不为官,二不为宦,为的是大宋江山和黎民……”

    她坐在那儿还意犹未尽地哼。

    朱培青耳朵快穿孔了,“穆桂英五十三,你二十五,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宁馥继续:“此一番到在两军阵,我不杀番王贼我不回家门……”

    朱培青:“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开春遥测飞机,我叫给你留个位置。”

    宁馥住嘴了。

    她冲朱培青抱拳一拱手,出口还是戏腔:“多谢老太君!”

    作者有话要说:  宁馥:没有本文艺骨干拿不到的项目!

    第31章 以身许国(31)

    “低弹道飞行实验前,我们准备了15个遥测点,所有设备要提前安装到遥测地面站点上。”

    会议室里拉着窗帘,没有开灯,一片昏暗。

    只有宁馥在前面手动操纵的幻灯片发出荧荧光线,照得她脸上半明半暗,下颏尖得明显。

    预计半年时间,遥测组要带工程队挨个安装遥测设备,但在这之前,各项目领域要派人先做遥测飞机试飞。特别是弹头室,要获得弹头触地的数据,最大限度地保证科学准确不出偏误,必须要结构、电路、机构的设计和改装人员分批上遥测飞机进行实验。

    马铁军沉吟片刻,道:“可行性,我们已经反复论证过了。但是——”他停顿两秒,“首要的困难,就是要克服遥测站建设的地形、自然条件的问题。”

    朱培青坐在会议长桌的最前头,喝了一口茶。

    然后平淡地扔出一句惊雷,“人力可及,我们就必能取得胜利。”

    他看了眼宁馥,宁馥便迎着老师的目光笑起来。

    拿到遥测的项目,她激动啊!如果能把遥测拿下来,她的阶段任务基本上就完成了。胜利在望的兴奋在她胸中反复激荡,喝仙风饮仙露也比不上这样的感觉。

    就算绞尽脑汁天天流鼻血她也认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宁馥不仅要负责弹头设计工作,更有一半精力分在遥测试验的设计和安排上,若是换个旁人,恐怕早已经心力交瘁,任是铁人也撑不住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还精神焕发起来——就像那十来岁的小儿女,正在热恋之中一样。

    只不过别人是花前月下心动情牵,她是左拥发动机右抱安全阀,沉迷导弹不能自拔。

    ——要么趴在图纸上蹭一手铅黑,要么在发射场地滚满身的沙土……整个人看着灰扑扑的,只有两只眼睛炯炯地放出光来。

    这样的人在基地有很多,在我们的国家有很多。

    这就是我们的底气。

    再繁重的工作,总要有人去做。再硬的骨头,也要有人把它啃下来!

    在这一行内的人时常会讲,“光荣在于平淡,艰巨在于漫长*”。

    因为大多数时候,他们的工作时枯燥的,高强度的,不为人所知的。隐姓埋名,默默无闻,一个项目要历尽反复的设计、理论论证、实验论证,成型后要反复试车,要面临无数来自技术、自然、乃至运气的考验。

    惊心动魄时有,漫长艰苦更多。

    大家都已习以为常。

    有了朱培青的放话拍板,宁馥的工作就正式拿到了“通行证”,每个人都成为“齿轮”的一部分,严丝合缝地运转起来。

    首区的遥测试飞的全功率试验开始了。

    两架飞机就变成两个遥测飞机站。但根据军方的规定,所有改装飞机都必须进行起落试飞。

    改装的飞机机舱是不密封的,受气流的影响非常大,而项目组成员的工作不仅仅包括对结构、机构、电路设计等改装效果做观测,还要对各系统以及记录所用的磁记录器、数字磁记录重发器做预测试,观察各系统设备工作的运行情况并记录数据。

    因为涉及保密需求,飞机遥测站的性能检测要做全功率实验只能在军方场地,以防频率泄露。

    宁馥带着测试组到了军用机场,队伍里包括多个系统的设计员四人,高级技工两人,勤务保卫两人。

    飞机起飞。

    飞行高度3000米,飞行速度190公里/小时。

    更形象点说,就是飞得又低又慢。

    几乎人人都出现了不良反应——眩晕、恶心、呕吐,严重的甚至有血压下降和眼球震颤的症状。

    宁馥也是脸色苍白,好在撑着,还没用人扶下了飞机。同机的保卫吐得一塌糊涂,站都站不起来,把大伙都吓了一跳。

    得益于她达到30的精神力数值,顺便挂上[草原巾帼]的称号,她竟然比人高马大的保卫科干事状态还要强一些。

    第二天接着测。

    机测组的每个位置都有2-3人的预备,怕的就是身体顶不住,无法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。

    那个呕吐的夜里竟然出现了脱水症状,紧急送野战医院了,不得不换个人来。同样被换下来的还有设计人员和技工。

    只有宁馥没有后备。因为她是总负责,能给她当备份的只有马铁军。但马铁军还有别的工作。

    凭着“小核弹头”的称号,宁馥成功说服了马铁军,让她自己上了。

    她从来说到做到,没有食言过一次。

    换来的保卫人员是刚调到基地的新面孔,听说上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前线,还立过功。

    他个子高大,穿着迷彩身姿挺拔,过来跟组长宁馥报道:“报告,牧仁赤那随时可以出发,请首长指示!”

    宁馥一抬头,顿了两秒,笑了。

    “别叫首长,走吧。”

    *

    这一测又是连续六个小时的飞行,直到黄昏,飞机才开始返回机场。

    颠簸之下大家都已经有些昏沉了,好在数据都已收集完毕,只待回去进行运算测定了。宁馥忙里偷闲地朝下看,一边对坐在她旁边的牧仁赤那道:“放松点,别绷太紧。”

    “你看,多漂亮啊。”

    斜阳西下,他们的飞机正披着夕阳的橘光。往下看,是连绵的山野,纵横的河流水系。绿的禾捣,黄的土壤,蓝的江河,千万种色彩与生机,都镀上一层金色,蔚为壮观。

本章已阅读完毕(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)


    ">
  • 上一章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章

  • "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