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三十一-三十五(2/5)

    胤礽把福亲王搬了出来,称有他在,一定可以满载而归。康熙召见福全,叮咛万嘱,福全一一答应,称自己一定会确保太子爷毫发无损的回来。

    一旁的梁九功看在眼里,暗叹康熙帝对这个孩子极尽偏爱,连他自己都未发现,比起太子来,其余的孩子都好像不存在一样,他眼里只看的见优异的太子爷。

    入冬,太子爷想着行猎一事,康熙日理万机,无空暇陪伴太子,担忧他年幼不能独行,犹豫着没有同意。

本章尚未完结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---->>>

    “乘风!驾!”

    “太子殿下!”福全心头惊骇,好似听见了什么不得了的话。

    这次行猎,太子爷和福全一边搭着话一边骑马,聊得越深,福全就越为这个小孩子所表露出来的政事才能而惊叹。

    第三十二章:棋子

    康熙帝丢下大儿子,牵着太子爷浩浩荡荡原路返回。

    福全不明白太子爷突然提到吴三桂用意何在,看着这个小少年一脸的冷清,眉眼轩昂,竟有几分康熙帝冷漠的影子,心下吃了一惊。

    康熙是位学识渊博之人,对于自己未来的接班人寄予了很高期望,大清的储君何等尊贵,是多少个阿哥都比不上的吧。

    就连自己这个太子都沾了朱三太子的光,他们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,到处兴风作浪,使康熙帝看到太子威力之大。

    康熙帝特别关心皇太子的成长,他曾当众讲明自己一天中有两件要事,一是问太皇太后安,另一件即是过问皇太子的学业情况。

    亲情算什么,兄弟算什么,不过都是康熙手里的棋子。

    大阿哥休息一会儿,康熙的鼓励给了他很大的动力,恢复了一点力气继续练习起来,勤奋的样子看得他师傅连连称赞点头。

    康熙为了多方考虑才决定自己也立皇太子,以为身后预作准备,并有壮大声势、稳定人心、加强皇权、巩固统治的作用。

    一晃眼的功夫,太子爷就长大了。罢,就随他去放松一回吧。他叹了口气,颇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骄傲和不舍。

    太子爷心头无名火烧得旺盛,策马扬鞭,冲了出去。

    再度重生,太子爷对很多东西都看得很透彻,他相信康熙是很宠自己的,但是在一开始立自己为太子,更多的都是要借他这个太子的棋子以安民心。

    这也难怪,幼年时代的太子爷是跟随康熙帝一同生活的,康熙自然对他格外在乎,且康熙亦为太子的启蒙老师。

    太子爷反应过来后,将玉佩收起,道:“二叔不必惊讶,孤不过随口一说。”

    他多想,多想此生不在帝王家。

    太子爷六岁以前,是由康熙帝亲教之读书。康熙在宫中亲为东宫讲授四书五经,每日御门听政之前,必另将前一日所授书背诵,复讲一过,务精熟贯通乃已。

    太子爷射下一只飞鸟,随意地道:“二叔,你怎么看待吴三桂一事?”

    三藩之乱,伪托朱三太子蛊惑人心,以之为号召,煽动起叛乱,朱三太子能勾结吴三桂,和康熙杀了吴应熊,断绝了吴三桂最后的路脱不了干系。

    胤礽心里想得却不是大战将胜的欣喜,他眼睁睁的看着吴三桂倒台,三藩末路,就好像看到自己,看到叔公,看到福全和常宁,他们都是康熙帝手里的棋子。

    康熙登基掌权艰难重重,他岂能容得下有威胁到他地位的存在,吴三桂再表示忠心都不会被信任,大清绝不会重用这样的臣子。

    由于皇太子天资聪颖,且勤奋刻苦,毫不懈怠,因此学业进步很快。康熙自己说过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,嬉戏之事一切不晓。

    福全不由想起了隆禧在的时候,七弟好似很喜欢这个侄子,他虽然纨绔,却只给太子爷留下了东西,自己的兄弟没一个想着。

    “是啊,天意。”太子爷轻笑了笑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吴三桂就是一把双刃刀,用的好可以震慑笼络前朝余孽,用的不好伤的就是自己了,不管如何,刀一旦过于锋利就要被毁掉。

    因此太子能熟练运用满、汉、蒙三种文字,骑射、言词、文学,无不及人之处。

    他的孙子吴世璠不足为虑,吴三桂一去,三藩之乱就开始走向末路,康熙要收复他们只是时间问题,至今情形来看,很快到尾声了。

    “这是七叔送给孤的,七叔死前孤去看了他,他没有很痛苦,反而是一副解脱的样子,孤很为他高兴。”太子爷捏着那枚玉佩,神色怅惘,喃喃道:“孤不知,自己何时才能解脱。”

    那吴三桂反叛自然是罪无可恕,可是更多的不还是被康熙逼反的。

    那吴三桂折腾了一辈子,处心积虑,到后来还是一场空,儿子死了,妻子死了,自己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。

    福全低声道:“太子殿下,这种话以后还是别说的好。”

    原本他不会有什么不痛快,可是眼看着那人的铁腕冷血,逐渐和记忆里无情的帝王重合,太子爷不可避免的感到害怕。

    后来研究吴三桂的事情他才知道,那吴三桂其实一开始没有反心,但是时局所迫,一山不容二虎,他镇守云南,康熙不还是扣留了他的儿子,唯一的独子作为人质。

    太子爷是康熙帝的骄傲,深深为自己培养出这么个优秀的接班人而自豪,不过也觉得这孩子太过老成懂事,让自己心疼。

    出发当日,康熙还是再三放心不下,亲自跑上城楼,目送太子爷骑着高头大马,意气风发出发了,心中感慨万千。

    福全沉吟片刻后答道:“吴三桂起兵谋反,其罪当诛,他本就是降臣,又有异心,居然敢称帝立国,简直荒谬。皇帝神武,平叛三藩之乱乃是天意。”

    康熙帝还真是立了一个好太子,小小年纪就学会喜怒不形于色,眉眼一敛,谁也看不出他真实的想法。

    福全忙跟上,两人拉下了侍卫,进到一片茂林深处,一块玉佩跌落在地,福全下马捡起,眼里划过一丝惊讶,隆禧果真疼爱这个太子,连这个都给了他。

    康熙命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、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,以丧其志,绝其望,他不反才奇怪了。


    ">
  • 上一页

  • 返回目录

  • 加入书签

  • 下一页

  • ">